朱近康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

编委简介

个人简介
朱近康, 196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(中国科大)工作至今,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朱近康教授曾任中国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第一任常务副院长、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信息与通信系统研究所所长等,还曾担任国家科技部“863”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、个人通信专家组组长、亚太地区移动通信技术论坛中国代表等。


朱近康教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上,成果丰硕:组织领导第三代移动通信(3G)研发,为我国3G突破做出了卓越贡献,还积极参与我国4G和5G的研发,曾4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的奖励,2次国家科技部的奖励,并出版3本专著,申请专利40多项,发表130多篇论文。


朱近康教授退休后仍然从事科究学术活动,发表有中国科协遴选颁奖的优秀论文,作为执行主席连续主办第一届到第九届无线大数据研讨会,以及第一届到第三届的5G演进学术交流论坛。

个人履历
学习经历
1961年9月~1966年7月,四川大学无线电系,本科毕业
工作经历
1966年9月~今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(原无线电系)
社会兼职
曾应邀担任亚太地区移动通信技术论坛中国代表
曾应邀为IEEE扩频通信国际会议亚太地区代表

学术研究
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方法的研究。  承担的“863”重大项目“新一代移动通信链路传输技术的研究”,提出了基于OFDM技术的上下行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。承担的“973”项目“移动通信新型处理方法和高性能软件实现”的研究,提出了移动通信中多用户检测、多址干扰对消的快速软件处理方法。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:“智能移动通信技术”的研究。
宽带无线因特网技术的研究。  承担863通信主题的重大项目“宽带无线IP技术”的研究, 从W-CDMA全IP技术角度出发,研究有移动IP能力的无线高速传输、支持用户漫游和INTERNET宽带业务的宽带无线IP技术。
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的研究。 承担有863计划国家重大项目“3GPP标准的W-CDMA基站系统的研究开发”,提出了两项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建议被采用;完成了技术实验系统模型,稳定可靠,在北京参加863十五周年成果展览。还参与国际合作项目“后3G移动通信方法和技术”的研究。
绿色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础研究。  成功组织召开2009黄山学术会议“绿色革命的无线移动通信”,推动“十二五”绿色无线项目的落实。完成了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,提出了绿色无线通信的节能公式、小区干扰深度和干扰极坐标表示,实现无线网络频效和能效的准确求解、并应用到密集无线异构网络研究。
无线大数据和未来无线网络基础研究。  成功组织召开2014年、2016年“无线大数据研讨会”,成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群立项建议,并开始相关研究。